爱我石器时代
石器时代我的家,谁也不要离开她,全国最大的石器时代资讯站
文章10730 浏览5672543

法定古蹟大浪湾石刻 证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

  南区的人迹,可追至新石器时代,大浪湾石刻是最有力证据。1970年,一名警务人员发现大浪湾临海石崖,有一幅面积90乘80厘米的石刻,图形为抽象的鸟兽纹,图纹大致呈几何形。经考古学家证实,该石刻刻凿年份约为新石器时代,估计是当时居民相信刻石能护佑航海人士,以及对航海及天文的崇拜。现在该处已加建围封以作保护,石刻也列为法定古蹟,是本港首个法定古蹟。

  明朝时期,南区一带开始有较多人聚居,主要在黄竹坑、薄扶林及赤柱务农。明朝由郭棐编撰的《粤大记》,就提及薄扶林村是港岛上的三条村落之一,而其余两条村为“香港村”的鸭脷洲或黄竹坑,以及赤柱村。另外,当时香港仔的石排湾又以转口香木製品声名大噪。

  香港开埠时,赤柱为香港岛最繁盛的地区,英国人曾计劃以赤柱为发展。然而由於赤柱土地狭小,加上当时该处爆发疫症,因此英国人决定转为开拓港岛北岸,南区则发展工业。1857年南区建成的夏圃船坞,是香港首个大型船坞。1950年代起,香港工业急速发展,黄竹坑一带便发展成工业区。

  1960年代,南区一带是渔民的主要聚居地,住家艇和棚屋大量出现,生活用水、衞生条件很差,而且渔港火灾、风灾频频,摧毁家园。及后,政府填海拓地,令港湾大大缩窄,渔民失去聚居地,当局陆续兴建多条屋邨给渔民“上岸”。

发表评论